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资讯

财政部交上半年成绩单,证券交易印花税增长61%

2021-07-21 12:46:58 浏览:

本文来自券商中国


7月20日,财政部召开2021年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主任刘金云介绍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上半年财政收支、减税降费、直达资金下达以及专项债券发行等情况深入解读。

刘金云指出,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116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8.6%,符合预期。同比增速较高主要是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和当前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较快,同时反映了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676亿元,同比增长4.5%。各财政部门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上半年税收收入超10万亿

今年以来,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都有超15%的同比增幅,成为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的两大因素。刘金云介绍,从税收收入看,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100461亿元,同比增长22.5%,比2019年同期增长8.7%。

据刘金云介绍,有四大主要税收收入在上半年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22.5%,主要是工业服务业稳步增长以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上半年工业增加值、PPI分别同比增长15.9%、5.1%;

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12.8%,主要受成品油、汽车、卷烟销售增长带动;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7.7%,主要是企业利润持续稳定增长;

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24.9%,除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外,还与股权等财产转让和股息红利收入增长有关;

进口环节税收同比增长27.6%,主要受一般贸易进口增长29.2%带动。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税收收入中,印花税达到2225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1437亿元,同比增长61%。

刘金云表示,从后期走势看,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问题依然存在,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基数抬高,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并提前享受新增减税政策减收体现在今年下半年,预计今年下半年全国收入增幅将比上半年明显回落。但考虑到上半年收入完成进度较快,经过努力,预计能够完成全年预算收入目标。

对垄断行为罚款拉高非税收入增幅3.1%

相比于税收收入,非税收入规模占比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较小。不过,今年上半年非税收入呈现较大增幅。刘金云介绍,上半年全国非税收入16655亿元,同比增长17.4%。

刘金云指出,拉动非税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随着增值税、消费税较快恢复,附征的教育费附加等专项收入增长27.7%,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6.9个百分点。

二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12.2%,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4.4个百分点。

三是对部分垄断行为的行政罚款等带动罚没收入增长27.9%,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

此外,刘金云还指出,上半年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比增长17.1%,其中,一季度增长26.3%,二季度增幅明显回落至8.9%,一季度增幅高,主要是部分去年末收入集中在年初入库。财政部门扎实执行各项降费政策,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着力减轻企业负担。

支出有力保障重点领域

刘金云介绍,从财政支出看,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167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中央支出同比下降6.9%,扣除部分支出拨付时间比去年有所延后因素影响后下降2.4%,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持续压减;地方支出同比增长6.4%。

在具体支出上,上半年全国财政“三保”等重点支出增长较快,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10.1%、8.2%、3.8%。

财政如何做好保障重点领域支出?对此,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项中新介绍,财政部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着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资金需求,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公用经费,重点项目和政策性补贴也按照从严从紧、能压则压的原则审核,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

三是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在中央财力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压减本级、调整结构,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特别是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力支持,支持地方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四是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按照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安排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拨款,除应急救灾等特殊事项外,执行中一般不再追加预算,确保年初预算安排的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中央财政已下达2.59万亿直达资金

上半年,常态化的资金直达机制无疑是财政领域的一大亮点。

刘金云表示,上半年,常态化直达机制有序推进,执行情况良好,资金快速落到基层和单位,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惠企利民政策精准落实,有力促进民生持续改善,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刘金云介绍,在资金下达方面,具备条件的资金已全部下达,为地方合理安排使用资金留出了充裕的时间。

根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数据统计,截至6月底,2.8万亿元直达资金中,中央财政已下达2.59万亿元,下达比例达到92.5%,未下达的主要是据实结算资金。地方财政已将2.506万亿元分配到资金使用单位,占中央下达资金的96.8%。

在资金使用方面,刘金云还指出,支出进度逾六成,为地方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保基本民生以及基层保工资保运转方面提供了及时有力的财力保障。

截至6月底,各地区形成支出1.635万亿元,支出进度达到63.1%。从支出结构看,各地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支出占总支出的7成以上,支持基层落实民生政策。

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

截至2021年6月末,全国地方已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00亿元,其中一般债券4656亿元、专项债券10144亿元。

项中新对此说明,发行进度较去年有所放缓,主要是今年专项债券恢复常态化管理,适当放宽地方发行时间要求,这样既不会影响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需求,也可以有效避免债券资金闲置。

项中新介绍,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项目已被纳入2021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重点支持范围。

经初步汇总,1-6月全国地方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约一半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领域重大项目;约3成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卫生健康、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领域重大项目;约2成投向农林水利、能源、城乡冷链物流等领域重大项目。

项中新表示,今年财政部从五方面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指导地方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准备等工作,会同发展改革委从项目成熟度、合规性和融资收益平衡等角度,加强对地方申报专项债券项目的把关。明确不安排用于租赁住房建设以外的土地储备项目,不安排一般房地产项目,不安排产业项目。

二是实施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通过完善信息化手段,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及时掌握项目资金使用、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等情况,实现对专项债券项目全生命周期、常态化风险监控,防范法定债券风险。

三是强化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印发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对专项债券资金预算执行进度和绩效目标实施情况进行“双监控”,细化“借、用、管、还”全链条管理举措。

四是进一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印发《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办法》,规范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管理,以公开促规范。

项中新还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指导地方合理把握发行节奏,做好信息公开,发挥专项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