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资讯

外资正涌入中国市场“扫货”,瞄准这两个市场

2021-08-05 16:28:18 浏览:

本文来源于巴伦周刊和新浪财经

股市方面

近期中国对国内互联网公司和教培行业采取的监管行动引发中概股剧烈震荡,就在所有人思考这轮监管行动的深度和广度时,昨日(8月3日)一篇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针对中国游戏行业的文章再度引起市场巨震。

《巴伦周刊》注意到,虽然接下来的监管风险很难预测,但交易数据显示,最近的波动还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资金外流,事实上,投资者一直在逢低买入。同时还指出,最近发生的事件并不构成彻底放弃投资中国的理由,投资者现在应该更有选择性,寻找中国市场上更安全的领域。

根据基金研究公司EPFR Global的数据,在截至7月28日七个交易日里,虽然中国股票普遍下跌,但全球投资者仍向主要投资中国股票的基金投入了36亿美元。

EPFR研究部门负责人卡梅伦·勃兰特(Cameron Brandt)说:

“散户更容易受到惊吓,一旦股价下跌,他们的恐慌情绪就会放大,而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将此看作一个买入的机会。”

但也有分析认为,资金流入中国股票基金并不一定是一个看涨信号。花旗(Citigroup)分析师斯科特·克罗尔特(Scott Chronert)在上周的研报中指出,部分投资者的涌入可能是抱着短线交易的目的,而不是打算长期持有。

举例来说,纳入了中国高成长股票的ETF可能被交易期权的人当成一种对冲工具,以便在监管打击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带来下行保护。一些投资者买入这类基金可能是为了把它们借给卖空者或卖给看跌期权的买家。克罗尔特说:

“各种各样的中国ETF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交易近期波动性的渠道。”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首席亚洲市场策略师Tai Hui称,国际投资者可能会把更多中国敞口从美股市场转移到香港和中国内地股市,后两个上市地交易所的半导体、太阳能和生物技术相关股票一直在上涨,这些领域都是中国政府产业政策的重点。

7月份,由沪深两市蓝筹股构成的沪深300指数下跌近8%,跌幅高于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时曾出现的跌幅。英国《金融时报》根据彭博的数据计算得出,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交易中国内地股票的国际投资者在7月份一直是中国股票的净买家。这些国际投资者从沪市每撤出1美元,就会将3美元以上的资金投向深市,推动国际投资者在中国内地上市公司的持股量上升了108亿元(约合17亿美元)。

过去一个月,以科技股为主的深圳创业板(ChiNext)一直是表现最好的中国主要股指之一,在市场震荡之际跌幅仅为1%。

与海外上市的大公司相比,中国本土上市公司、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公司最近表现相对不错。在过去五年表现不佳之后,跟踪沪深市场500只中小盘股的Xtrackers Harvest CSI 500 China A-Shares Small Cap (ASHS)今年的表现超过了MSCI China Index。

许多美国投资者仍然看好中国的长期前景,他们认为不应错过中国经济的增长。其中一些投资者认为,中国经济在目前这一个十年里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许多华尔街人士也认为,中国与全球供应链和金融市场紧密相关,不容忽视。

债市方面

中债登披露的数据显示,7月末境外机构持有约2.18万亿元人民币国债。彭博据此计算,当月境外机构净买入约500亿元中国国债,较6月约134亿元的净增持量大幅增加。

出于对变种病毒快速传播和全球复苏放缓的担忧,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已经跌至新低,欧元区负利率的债券规模也飙升至6个月来最大。在此背景下,中美利差7月初至今多数时候震荡于160个基点以上,处于二季度来偏高位置,稳定的利差支持外资流入中国债市。

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表示,7月较高的中美利差和中国降准后宽松预期升温都利好外国机构对中国债券资产的兴趣,因此买入力度有所加强。

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在报告中指出,近期中国对部分行业的整顿成为投资者焦虑的主因,但债市未受影响;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中国国债仍是关键的战略性超配资产。

据彭博汇总,7月境外机构还增持了12.1亿元地方政府债,以及约245​​亿元政策性金融债。截至7月末,境外机构合计持有中债登托管债券3.38万亿元。

中国外汇管理局发言人王春英7月下旬表示,国内债券托管量中,外资占比未来提升的空间比较大;外资增持境内债券的步伐应该是更加稳健的,会以长期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为主。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