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资讯

隐藏的巨雷:比特币价格若崩盘清零,市场会发生什么?

2021-08-05 16:28:15 浏览:

本文来自腾讯美股


虚拟货币世界近期以来的大扩张着实令人目瞪口呆。一年之前,在CoinMarketCap网站挂牌的虚拟货币数量大约是6000种,而到现在,已经达到了11145种,几乎是翻了一番。

与此同时,短短一年时间当中,这些虚拟货币的总市值也从3300亿美元膨胀到了1.6万亿美元,大约与加拿大一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相当。这些虚拟货币保存在超过1亿个数字钱包当中,而后者也相当于2018年时数量的大约三倍。

与此同时,虚拟货币的持有者与之前相比,整体也变得更加老到,而且财力也更加雄厚。目前,虚拟货币交易总成交金额当中,机构占据了大约63%。斯卡拉穆奇(Anthony Scaramucci)的对冲基金公司Skybridge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

公司旗下35亿美元的多元化基金去年11月开始投资虚拟货币,到了今年1月,他们又建立了一只5亿美元的比特币基金。他们的客户多达2.6万个,其中既有富有的个人,也有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而且总数还呈现出持续上涨的势头。

在他们的主基金当中,比特币占据的比重从最初的大约5%提升到9%,而专门的比特币基金净资产已经增至7亿美元左右。

不过,虽然经历了速度惊人的发展壮大,虚拟货币市场狂野波动的本性却丝毫没有减弱。今年4月到5月,比特币价格遭遇腰斩,一路从6.4万美元跌到了3万美元。目前的价位大约是4万美元,而大约一个月前的7月29日低点还只有2.9万美元。

虚拟货币价格的每一轮大跌,都会引发一轮设问:它们到底能跌多狠?

事实就是,现在虚拟货币若是彻底崩溃,就将损害到太多人的利益,远不止那些坚信比特币就是金融未来的死忠粉。目前的虚拟货币玩家中,相当部分都是基于算法的交易者,会在价格跌到特定水位时自动下单买进。

不过,如果想要透彻了解虚拟货币与主流市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好的方法也许就是假设比特币价格彻底跌成了零。

这样的事情绝非不可能发生,其诱因可能是来自于系统内部,比如技术故障或者大交易所遭到重大黑客袭击,也可能是来自外部,比如监管机构的打压,或者是当前金融市场“万物涨势”因为央行加息之类突然终结等。

正如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所指出的,虚拟货币投资者主要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所谓“基要派”,他们坚信比特币将在未来某一天取代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

第二种是所谓“战术派”,他们估计伴随更多人投资比特币,后者的价格必然上涨。

第三种是所谓“投机派”,他们就是想赌一把。

对于第一种人而言,虽然比特币的超级崩盘可能让他们心烦意乱,但是他们显然是最不可能卖出的群体,而与此同时,第三种人第一眼看到麻烦的苗头时,就会夺路而逃。

因此,要避免市场发生“群体踩踏”事件,关键就在于安抚和说服第二种人留下来。如果价格跌到零,显然这任务就无法完成了。

一场崩盘将让整个虚拟经济的气球爆炸

比特币挖矿者将没有什么动机去继续自己的生意,结果便将使得整个比特币的供应链陷于中断。投资者也很可能会同时抛售其他虚拟货币。

数据公司Chainalysis的格拉德威尔(Philip Gradwell)指出,近期的动荡已经证明,每当比特币价格出现风吹草动,其他虚拟货币“小兄弟”的行情也会跟进。

由此而来的结果,自然是巨量财富遭到摧毁。那些持有比特币超过一年,即在其价格尚在低位时买进的投资者,潜在的亏损幅度还要小一点。遭到损失最惨重的,将是那些买进不到一年,平均买进价格在3.7万美元以上的玩家。

事实上,大多数拥有比特币敞口的机构就都在这个范畴之内,其中包括形形色色的对冲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共同基金,甚至还有少数企业。

由此损失掉的财富总量将会超过全部数字资产的总市值。

一场崩盘同时还将抹去对那些未上市虚拟货币公司的投资的价值,比如交易所(数据公司PitchBook估计从2010年至今累计额度已经达到370亿美元),还有上市的虚拟币公司(超过900亿美元)的身家。

PayPal、Revolut和Visa等支付企业也将失掉一桩增长迅速,有利可图的生意,使得其股票表现受到拖累。还有,其他许多命运与虚拟货币大繁荣息息相关的企业,如微芯片公司英伟达等,也都将遭受池鱼之殃。

全部加在一起,如果比特币价格跌为零,在第一波冲击当中,预计就将有2万亿美元左右的财富灰飞烟灭,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科技巨头亚马逊的市值。

比特币崩盘,其后续影响还将通过几条不同的渠道传播到其他各种资产市场当中去,无论是虚拟资产还是主流资产,都难以置身事外。渠道之一就是杠杆。投资于比特币的资金,足足90%都是花在了永久性掉期等衍生产品上。

这些衍生产品当中的大多数,又都是在诸如FTX 或Binance等无监管的交易所交易,投资者在这些经常都是借钱投资,以博取更大的利润。

这便意味着,即便是比特币价格不那么剧烈的波动,也可能触发规模惊人的保证金追缴,当投资者无法按照要求偿还保证金贷款,交易所就会迅速着手清算他们账户中的投资,让比特币价格的下跌势头滚起雪球。如果真的发生债务违约,交易所本身就会损失惨重了。

这种虚拟货币引发的保证金追缴之下,遭到抛售的很可能不只是虚拟货币投资,为了获得急需的现金,传统资产也完全被抛售。当然,在无监管交易所,虚拟货币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坐视债务违约,因为反正他们账户当中的虚拟货币也不值多少钱了,至于清算是否会加剧跌势,他们也不必去在乎。

问题在于,整个系统当中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杠杆存在,比如说受到监管的交易所,甚至是银行可能会放款给投资者购买比特币,或者是基于比特币抵押放款。在这种情况下,当债务方接近违约,他们账户中的其他资产就可能被清算。

整个系统的杠杆化程度有多高,目前还难以估测,而十几家挂牌交易永久性掉期的交易所都是不在监管之下的。不过,正如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索斯卡(Kyle Soska)所说,至少所谓“未平仓头寸”,即特定时间发行在外的衍生产品合约总量还是可以提供一定线索的。

这个数字已经一路从2020年3月的16亿美元增长到了现在的240亿美元。这当然不能视作一个杠杆化程度的完美指标,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形形色色的合约背后有多少抵押品。不过,过去大跌行情下杠杆头寸被迫清算的记录还是可以让人多少窥见风险的。

比如,单单5月18日一天,比特币价格损失三分之一的那波暴跌下,强迫清算规模就达到了90亿美元。

第二条传播渠道则是来自“稳定币”,后者是虚拟交易的“润滑油”。将美元兑换为比特币是非常迟缓,且代价不菲的,因此交易者们通常是以钉牢美元和欧元的稳定币来执行现实交易,后者成为了兑现利得和进行收益再投资的工具。

稳定币的总盘子目前大约有1000亿美元,在不少虚拟货币平台都是主要交易媒介。

这些稳定币背后的发行者和货币市场基金类似,都掌握着大量的资产。只不过,这些资产主要都不是现金的形式。

比如,最大的稳定币泰达币背后的资产,据他们自己介绍说,截至三月底,50%都是商业票据,12%是担保贷款,10%是企业债券、基金和贵金属。

虚拟货币市场的崩盘也会造成稳定币挤兑,迫使发行者出售自己的资产来应对猛增的赎回需求。

比如,7月间,评级机构惠誉就曾经警告说,泰达币如果遭遇突然的大规模赎回,就会直接“影响到短期信贷市场的稳定性”。

波士顿联储行长罗森格伦(Eric Rosengren)也说过:

“出于‘稳定性方面的考虑’,类似泰达币发行方这种处在监管之下的投资者是不能允许投资许多资产的。”

虚拟货币市场崩盘除了会造成现实的抛售外,还将在心理和情绪层面产生广泛的影响。这方面的具体影响大小难以估量,因为现在虽然越来越多的实体都有了虚拟货币敞口,但是多数情况下,这都只是他们财富的很小一部分,因此潜在的损失也极为有限。

关键在于,银行业是完全免疫的,而且大多数银行短期内也不大可能让比特币出现在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不久前还提出了动议,准备规定银行每购入100美元的比特币,就必须同时拨出100美元的储备资金。

不过,更加糟糕的局面也不可能完全排除。当前的低利率环境使得投资者承担了更多的风险。虚拟货币崩盘可能会让他们开始放弃其他有毒的资产。在最近几个月当中,虚拟货币和所谓“MEME股票”,甚至和股市大盘的关联度都在不断升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大众不断将股票投资所得利润投入虚拟货币,或者不断将虚拟货币投资所得投入股票。

抛售将首先开始于杠杆化程度最高的投资者群体,一般是散户和对冲基金当中,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高风险资产,如MEME股票、垃圾债券、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等。接下来,其他在这些资产当中拥有敞口的投资者也会跟进,使得风险资产流动性变差,可能发生整体性暴跌。

听起来这似乎有些夸张,但是今年年初的行情大家不该忘记——散户钟爱的游戏驿站股票让几家对冲基金大败亏输时,标普500指数也曾经一天下跌2.5%。

当然,市场要发生整体性的大动荡,需要许多地方同时出状况才行,比特币价格跌为零只是其中之一。不过,在极端情形下,当杠杆、稳定币和心理情绪三大渠道全部畅通时,虚拟货币市场的暴跌就可能产生极其广泛而强大的影响。

现在,虚拟货币的藤蔓与传统金融世界正在越缠越紧,比如高盛正计划创建虚拟货币ETF, Visa已经推出了能够给予用户比特币奖励的借记卡。伴随虚拟货币的世界不断扩张,它们造成市场重大破坏的潜力也在不断增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