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比特币日渐兴起,越来越多针锋相对的观点开始显现,在货币领域中也出现了类似于计算机界“到底是苹果机好还是PC机好” 一样的争论。
摩根大通银行以掠走250亿美元来自纳税人的纾困资金而臭名远扬,该行的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认为比特币是个骗局。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也认为比特币只是个泡沫,坚持不了多久。
总是语出惊人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认为比特币纯粹是浪费电力,私募基金黑石公司的策略分析师Turnhill极不情愿给比特币做个估值,因为他曾表示比特币压根就没有任何内在固有价值。
但另一方面,实际持有和使用比特币的却大有人在。有一些比特币的死多头“持有比特币打死都不卖”,对虚拟货币总是热情万丈。到目前为止,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正确,并且巴不得让这一成功故事变得家喻户晓。
这两拨人的看法好比水火不相容:
怀疑论者认为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是栖身于地下室里的无政府主义者空想出来的东西。
而那些被认为是躲在地下室里的无政府主义者,其中一些人如今正躺在摩洛哥的自家游艇上晒太阳,则认为虚拟货币代表着未来的潮流,这股潮流将把魔鬼般的旧势力牢牢掌握的纸币体系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而本不相干的被认为是“史前遗迹”的黄金也难逃此命运。
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是虚拟货币不过就是历史上曾出现过的荷兰郁金香泡沫?还是美元的霸主地位终将迎来末日?
在此我将针对一种主流批判观点进行探讨,即认为比特币的背后没有任何东西作为支撑,这是Turnhill关于“比特币没有任何内在固有价值”的观点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对货币运行机制根本性的理解错误。
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像实体经济中的其他一切事物一样,诸如商品、服务或资产,货币的价值并不是来自于那些玄而又玄的“内在固有价值”,而是仅仅来自于供求关系的变化。
货币供应指的是流通中货币的数量,货币需求指的是人们需要多少这样的货币。对于货币,人们的需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应有助于完成交易,即发挥交易媒介的作用;二是扮演储藏手段,比如存款就可以储存起来。
这就意味着任何一种具有价值的货币,包括比特币在内,之所以具有价值仅仅是因为这种货币对于某些人来说,在某些交易场景中或某些需要发挥储藏手段的情况下比其他的货币选项展现出了更高的竞争力。
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需要打败的对手,毫无疑问包括以实体货币形式存在的美元,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的美元以及更小范围意义上的其他货币形式,比如黄金和自身某些特性更有吸引力的新虚拟货币。
货币真正的价值来自于使用,而非天然被赋予的价值
先来回答这么一个问题,是什么东西支撑了一个货币的价值?“支撑”这个词可有历史了,最早的时候纸币随时可以置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通常是黄金或者白银。拿着纸币到银行去换黄金,比如20美元可以换一盎司黄金。
如今,这都是老皇历了。先是美联储,然后是尼克松总统拒绝外国拿着美元到美国来兑换黄金。这就是为什么现如今美元不能直接换商品的原因了。
当然了,用美元还是能买到黄金的,但你可能会注意到用20美元已经买不到一盎司黄金了。
与美元一样,比特币的背后同样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东西作为价值的支撑。比特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是像美元一样,比特币也可以被用于购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买咖啡,买小汽车,买房子。当然有一点是美元比不了的,比特币的价值在涨而不是跌。
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如果我们已经从纸币的信用没有任何东西作为支撑的可怕现实中悟到了什么,那就是货币背后的支撑竟然是可有可无的。一个货币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能否制住通货膨胀,而不是本身具有多少实际的价值。在失去实物作为信用支撑的几十年后的今天,美元、英镑、日元照样保住了自己的地位。
因此说,货币背后有东西作为信用支撑固然很好,但最重要的是供求关系的影响。就好比一个铲子的价值来自于能用来挖地,而不是打造这把铲子时用了多少铁,一个货币之所以广为接受是因为其能保证交易顺利完成和作为储藏手段。货币的交易需求决定钱包中货币的价值大小,货币的贮藏需求决定银行存款金额的多少。
货币的价值取决于旁人怎么看
现在明白了吧,一个货币没有必要“包打天下”解决所有的问题,只需满足一些交易场景,一些存款以及一部分人的需求就可以了。只要能做到这一点,这个货币就具有价值,就有了用武之地。
尤其需要指出来的是,一个货币具有多少价值取决于有多少人在多少交易中和多少存款需求中使用,这些因素决定了流通中货币的供应量。假如是另一番景象,如果一种货币没有任何人用于交易或用来存钱,没错,该货币就不具有任何价值。
这里要指出来一点,由于比特币的供应量几乎是封顶的,因此比特币的价值并非来自于投机炒作或旁氏骗局,而是因为比特币能够满足某些人在某些交易中或某些存款的需求。
至于围绕比特币的争论,由于在价格上涨的同时比特币的应用也在变得日益广泛,就算知道金融市场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短期资产泡沫,比特币行情的暴涨也根本没啥可奇怪可担忧的。
最后,应停止无根据的瞎猜,长期来看比特币的价格一般就是由需求端的变化决定的:交易量的大还是小,存款需求的多还是少,使用人群的范围怎样。
本文来自 市川新田三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