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4日召开,会议要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励机制。做好政策设计和规划,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推动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为排碳合理定价。逐步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明确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建立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什么是碳中和呢?
自2011年以来,中国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重庆、福建、湖北及深圳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覆盖企业共计3443家,涉及行业包括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包括企业自备电厂)、航空等,2014年-2020年,8大试点城市共计完成2.18亿吨二氧化碳交易,实现51.61亿交易总额。新《办法》将适用范围扩展至全国,意味着全国范围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我国的碳市场建设已逐步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全国统一市场。
相较以往试点城市政策,新《办法》将除二氧化碳以外其他温室气体纳入交易范围,从地域和标的两个角度,扩大了碳市场交易量。根据IEA数据,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亿吨,其中电力、工业、生活消费等占比达到85%以上,若《办法》继续沿用2016年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标准,仅二氧化碳排放将创造出85亿吨交易空间,以试点城市历史数据粗略估算,碳交易市场空间将达到约3500亿。
继中国提出要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后,最近数月,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也纷纷跟进,相继公布了本国的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
2020年9月底,中国提出要在203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此后一个月,日本首相菅义伟宣布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紧接着,韩国总统文在寅也称,要与国际社会一起致力于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同年11月,加拿大政府也出台了法律草案,明确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在欧洲地区,欧盟、英国预计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瑞典宣布要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美国在2020年11月正式退出《巴黎协定》,但当选总统拜登在2020年12月宣称,将在执政后第一天重返《巴黎协定》,并承诺2050年实现美国碳中和。
为践行碳中和目标,各国在财政政策支持方面都予以倾斜,并从行业层面进行碳排放的约束。
公开信息显示,日本设立一个2万亿日元的绿色基金,以支持民营企业对绿色技术的投资。韩国推出的“数字和绿色新政”计划投入73.4万亿韩元支持节能住宅和公共建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拜登则承诺,上台后将投入2万亿美元的气候支出和政策,使美国不迟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淘汰燃油车已成为减少碳排放的重要内容。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2020年12月宣布将在2030年停止销售新的汽油、柴油轿车和货车,禁售时间较此前计划的2035年提前了5年。另据外媒报道,日本政府也计划将在2035年禁止燃油汽车的新车销售,以实现净零排放。
根据德国联邦经济与出口控制局(BAFA)统计,2020年德国联邦政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达到6.52亿欧元,较2019年的9800万欧元增长了6.5倍。
碳中和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但碳中和不是终点。
本文来自Wind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