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中国基金报
气候风险就是投资风险,这一理念短短几年内从新鲜事物变成了投资巨头的重中之重。全球最大资管贝莱德,已经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碳中和。除了积极发行低碳基金外,这家巨头最新的动作,就是计划“入股”燃煤电厂来加速推动碳中和转型。
目前,银行、基金等机构或切断对较贫穷的亚洲国家新建燃煤发电厂的融资,或计划通过渐近转型推动新能源项目落地,此举可能加速全球提早向碳中和转变。
基金介入推动煤电转型
全球最大资管巨头贝莱德,联合英国保险公司保诚保险、美国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希望通过资本介入,及早推动亚洲的燃煤发电厂转型。
据路透社,这项由亚洲开发银行推动的新提议,提供了一个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即金融机构与亚洲各国政府进行早期谈判,通过金融手段来加速推动解决碳中和问题。
该计划希望建立公私合营机构买下燃煤电厂,并在运作15年后关闭。这一使用期限远早于这些电厂的最初设计使用时间。
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赛义德指出,根据计划,该公司最早可能于明年进行首次收购,采用股权、债务和优惠融资多种金融手段来介入。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采用市场的、有序的方式替换电厂发电方式,将为可再生能源开辟一个可预测和更大的市场,同时也避免了一刀切带来的不利冲击。
据了解,燃煤发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的五分之一,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源。国际能源机构预计,2021年全球煤炭需求将增长4.5%,其中亚洲占80%。与此同时,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呼吁,到2030年,燃煤发电量占全球发电量的比例从38% 降至9%,到2050年降至0.6%。
资管主动介入商业运作
这一提议将采用一种商业运作模式:拟议中的碳减排机构将购买和运营燃煤发电厂,使其运营成本低于同类商业发电厂,使它们能够以更大的利润率运行,但同时缩短运营时间,以产生类似的总回报。最终获得的现金流将用来偿还债务和回报投资者。
同时,该运作还会安排启动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领域的投资,以便推动电厂逐渐向新能源转型,获得再生造血的功能。这种模式已经为基础设施投资者所熟悉,他们通过公私合营模式进行混合融资,并得到政府资助机构的支持。
根据提议,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开发银行将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意作为次级债券持有人承担首次损失,并接受较低的回报率。
目前,项目具体细节仍有待敲定,包括如何鼓励燃煤电厂所有者出售股份,电厂退役后如何处理以及碳信用是否可能发挥作用。
亚洲开发银行希望在今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在至少一个国家展开试点,印尼、越南和菲律宾可能为最早试点地区。一旦这一做法切实可行,该计划可能在2022年上半年正式启动,将联合资产管理机构通过购买包括股权、债务和优惠融资方式展开,该提议已经提交给欧洲委员会和东南亚国家联盟。
低碳基金加速发行积极参与风投
除了通过旗下子公司积极参与主动项目管理,这家资管巨头的碳中和基金发行也在提速。
今年4月,贝莱德推出了两只新的低碳交易所基金,2只产品分别为安硕标普500巴黎协定ETF和安硕MSCI全球巴黎协定ETF。这两只基金今年7月还在欧洲市场上市。
这些基金的投资标的符合巴黎协定的最低标准。贝莱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就减排强度而言,这些基金所投资企业的排放量至少比可比其它基金低50%,而且承诺其投资公司的排放量每年至少减少7%。
贝莱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些基金为投资者提供了透明且便捷的资产配置工具,通过这些工具,他们可以使投资组合接近设定的碳中和目标,从而能够与《巴黎协定》的目标保持一致。
贝莱德目前至少管理着逾2000亿美元的长期可持续投资基金,是2020年3月底两倍以上。
此外,贝莱德还与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建立了合作关系,以扩大对低碳技术的投资。其参与的“脱碳合作伙伴”的合作项目已承诺最初投资6亿美元,用于后期的风投项目和早期私募股权基金。该项目还有第三方参与,预计能筹集10亿美元以上资金。
四因素大力推动资管机构参与
今年以来,全球资管机构积极参与碳中和,有四股强大力量的推动: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暴雪、暴雨、极度炎热干旱,今年以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造成破纪录损失,突显出对气候风险进行定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各国监管加强: 全球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正在果断地向碳中和与零排放转变;
技术创新: 新能源技术正在迅速降低低碳能源生产的成本,新能源的推广和应用速度非同以往;
投资者需求: 全球资本正加速流入ESG、可持续发展战略。
贝莱德在低碳项目上的积极行动并非孤例:近期,因为不满意持有公司在煤电上的做法,管理着1.8万亿美元资产的英国法通资管(Legal & General)出售了韩国电力公司的股份。管理着7500亿美元资产的日本三井住友去年也带头向韩电施压。目前,日本几乎所有大型银行都做出了类似的不增加煤炭项目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