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资讯

一季度GDP增长18.3%!关于大宗商品涨价、CPI、年内经济,这场发布会信息量超大

2021-04-16 17:34:28 浏览:

本文来自中国证券报,作者:倪铭娅

中国经济实现稳健开局。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增长0.6%。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就业物价稳定,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刘爱华表示,因为去年同期低基数和今年就地过年造成工作日增加,今年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呈现出和往年不同的情况。此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从贸易投资各方面不同的渠道,对国内一些行业的价格造成影响。

图片来源:国新办

主要指标同比呈两位数增长

刘爱华说:“因为去年同期低基数和就地过年造成工作日增加,今年主要指标同比增速呈现出和往年不同的趋势。”

从同比看,在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年基数较低、就地过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主要指标都呈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5.6%,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9.2%。这些指标同比增速都是两位数。

从季度环比看,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1.86%,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2.06%。

从两年平均的增速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2.9%,货物进出口总额两年平均增速也接近10%。

刘爱华称,今年一季度,经济恢复态势在持续,积极因素在累积增多。同时也要看到,国际上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

从这些方面来说,还是要继续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纾困的力度,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推动经济稳定恢复。

PPI上行压力大不大?国内上游产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否会带来输入型通胀备受关注。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日前召开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刘爱华说,近一个时期,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市场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短期又比较短缺等各种因素推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确实出现一波上涨。从相关国际组织数据来看,一季度国际能源平均价格环比上涨了35.3%,非能源价格平均价格环比上涨了11.8%,涨幅达到了近年来的相对高位。

从我国近期价格走势来看,部分原材料价格也呈现了上涨态势。

3月PPI同比涨幅达到4.4%。在之前接近一年半持续下降后,今年1月份改变了这种趋势。PPI在1、2、3月份同比都是上涨的,其中1月份上涨0.3%,2月份上涨1.7%,3月份上涨4.4%。

3月份推动P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石油相关的产业和金属相关的产业。其中,石油相关的产业平均价格同比上涨了11.1%,金属相关的行业上涨了17.6%。从总体上来讲,PPI本身还属于结构性上涨,主要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资料3月同比上涨了5.8%。生活资料价格方面还比较平稳,当月同比上涨了0.1%。

“现在中国经济深度融入全球经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从贸易、投资等不同的渠道,对国内一些行业的价格造成影响。”刘爱华表示,但是,从目前P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来看,主要还是影响了一些上游的行业,对下游行业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显现出来。

判断全年价格走势,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最根本的要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供给在经济恢复的大势下,供给的质量、供给的能力都是在逐步改善的;从需求来看,目前仍然处于恢复过程中。从这些方面来看,国内上游产品的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怎么看全年物价走势?CPI有望保持在温和区间

对全年物价走势怎么看?

刘爱华表示,从具体类别来分析,首先是工业消费品价格走势。在工业消费品领域,我国工业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能力比较充足,宏观调控手段比较有效有力。所以,从供需基本面来讲,工业消费品价格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

其次,从食品价格看,近两年推动食品价格上涨比较大的因素是猪肉价格,猪肉价格已经连续几个月同比下降。目前,在各地保供稳价各项措施的作用下,生猪产能得到显著恢复。生猪存栏一季度末同比增长29.5%,生猪存栏连续六个季度环比增长,生猪产能恢复比较迅速。从这个角度来讲,猪肉价格持续下行有基础。

另一方面,粮食价格最近也比较稳定,今年以来粮食生产形势比较好,冬小麦苗情略好于往年水平,粮食安全也有保障。所以,不管是从猪肉价格还是从粮食价格来看,CPI上涨的压力不大。

第三,看服务价格。目前服务业稳步恢复,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处于恢复期,所以随着后期供给和需求的逐步恢复,服务业价格可能会呈现温和上涨态势。

“不管是工业消费品价格,还是食品价格、服务价格这三个维度,全年CPI有望保持在一个温和的区间。”刘爱华说。

今年经济增长前景如何?有望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1年全年经济增速预测进行修订,把中国全年的经济增速提高到了8.4%。

对此,刘爱华表示,预测结果的调整显示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全年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期望。从中国自身看,全年经济有望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

第一,内生动力在持续增强。

首先,在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环境改善、政策效应释放这些因素推动下,消费稳步回暖。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其中,前期受到制约的住宿餐饮等行业正在逐步改善,3月份当月餐饮收入首次高于2019年同期,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其次,从投资来看,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高技术投资和社会领域投资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和9.6%,都接近10%。下阶段,随着政策、项目、资金等各项要素支持的逐步落地,投资有望保持稳步恢复的态势。

3月份进口增长在加快,3月份当月进口同比增长27.7%,是今年以来首次高于出口增速,这也说明内需恢复势头在不断巩固增强。

第二,供给质量在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转型持续推进,高技术产业生产和投资都高于平均增速;产能利用率在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7.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9个百分点,而且77.2%的水平也是2013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服务业稳步恢复,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3%,高于第二产业21.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9%,继续发挥着增长主动力的作用。其中,先进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年平均增长达到了17.1%。

第三,市场活力在持续释放。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的支持力度。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

市场主体快速增长,日均新设市场主体都呈现了两位数增长。企业预期也是稳中向好。3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期指数、非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都在60%上下,都保持了比较高的水平。

刘爱华表示:

“不管是从经济内生动力、供给质量,还是市场主体活力,这三方面因素都在改善加强之中。”

这些领域的恢复态势和中国经济长期拥有的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等长期优势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将供需两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同时注重为微观主体纾困,所有因素综合在一起,可对全年经济保持目前的恢复态势充满信心。

全年经济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有基础有条件。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