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资讯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会在2021年重演吗?

2021-04-15 10:37:10 浏览:

近期以来,许多市场评论家都在将当下美股市场的环境和2000年泡沫相提并论。如果单看标普500指数的估值指标,比如周期调整市盈率,当前市场的高估程度确实已经很接近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峰值——历史平均水平为16,目前的约37为史上第二高,而2000年的45为第一高,因此人们会这么比较也完全可以理解。

问题在于,当前的市场环境其实与2000年有巨大的差异,因此接下来在短期内发生类似2000年那种崩盘的可能性其实很小。事实上,更加可能的是,当前的股市泡沫还将继续下去,持续存在很长时间。

2000年泡沫

首先来看看200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 互联网股票实质是彩票:当时,许多人都相信,“新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实体店将被网店取代,日常社交将搬迁到互联网聊天室等。面对着当时认为的未来的巨大机会,许多企业都在拼命争夺市场份额。投资者只是不知道这些激烈竞争的玩家到底谁会笑到最后。

因此,在投资者眼中,这些互联网公司股票实质上就是彩票——只要中奖了,就将大发横财。比如说下面这张就是大奖彩票之一,亚马逊的历史表现。

● 新经济与合理预期:显然,当你把一家企业的股票看作是彩票时,你就不会再去在乎基本面,而是专注于未来中奖的可能性。结果就是,投资者不断推高这些股票价格,完全无视盈利——事实上,大多数这些公司根本就没有利润,营收也很有限。

于是乎,估值高企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投资者已经不再将这股票视为一家真实企业的一部分了。现在我们都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其实合乎理性的,我们现在的生活确实深度数字经济化了,而且互联网大潮也确实孕育了真正的赢家。

● 联储与非理性繁荣:当时的联储主席格林斯潘面对互联网股票估值问题,做出了著名的“非理性繁荣”论断,但是联储并没有在泡沫的早期阶段采取行动去进行控制。泡沫的问题在于,太多个人投资者都卷入了进去,最终在投机当中输掉了自己的积蓄,而这一点的影响渗透到了经济的诸多其他领域,即造成了系统性的问题。

事实上,一直等到投机泡沫接近顶点时,联储才开始加息,使得收益率曲线在2000年2月反转,后者刺破了泡沫,造成了2001年衰退。

2021年泡沫

从估值来看,当前的局面确实当得起泡沫二字,不过也就仅限于估值。关键在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与2000年泡沫时迥然不同。请看:

● 政治经济学泡沫:相当时间以来,美股市场其实已经被政治挟持了,其起点可以追溯到2008年总统大选,当时奥巴马能够胜出,一定程度上也有美股崩盘的“功劳”。在大选期间,奥巴马打的是左翼的旗号,但是2009年3月救援华尔街,标志着他的立场转向了中间派,这场救援行动标志着股市崩盘正式走到底部,开启了一直绵延到现在的长期牛市——如果将疫情造成的短期休克排除在外的话。

到了特朗普政府时代,他们更是公开将股市视作是自己政策的记分牌,对每一次新高都欢呼雀跃。现在,拜登政府才刚上台不久,但是拜登本人显然是个中间派,而他的一系列大规模财政支出计划,其影响最终肯定会在企业业绩表上体现出来。

● 可疑的联储独立性: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最终直接刺破2000年泡沫的,正是联储的加息行动。事实上,许多美股牛派所谓的“别无选择”理论,其根源正在联储的政策。这些人指出,由于持续存在的超低利率,投资者现在除开股票已经没有了其他有吸引力的选项,换言之,如果以利率为参照,美股的相对估值其实就没那么高了。2019年,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经尝试加息,但是很快,在股市因此发生盘整后,他们的政策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急转,开始降息了。

现在,美联储实质上已经向市场保证,只要通货膨胀率没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大幅超过2%,几乎为零的利率就不会有任何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2000年,收益率曲线发生了反转,而它现在却是2%的水平。在这种宏观环境当中,股市是不会迅速崩盘的。

结论

2000年泡沫,其根本是在于对未来数字经济回报的预期,本质上是合理的,只是有点失控了。美联储谨慎行事,刺破了那个泡沫。当前的市场环境,最主要的基础是在政治经济学层面:选举周期,以及彼此缠绕纠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因此,当下的泡沫还将持续存在和膨胀一段时间。

不过,当前的市场环境确实有一些领域与2000年颇为相似,最明显的就是电动汽车板块。特斯拉为代表的企业估值高企,其背后正是投资者对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增长的预期——他们又开始买彩票了。因此,单单这个板块本身,确实是非常脆弱的,完全可能遭遇眼中的盘整,一些企业甚至最终无法存活下来。

本文来自腾讯美股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