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七年30余轮谈判,中欧投资协定最终敲定。12月30日,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谈判圆满收官
12月30日晚,习近平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随后,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习近平强调,2021年即将到来,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该展现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处分歧,携手育新机、开新局。协调抗疫行动,共促经济复苏,对接发展战略,加快绿色发展,推动多边合作。
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詠箑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吹风会上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于2013年启动,历经七年,共举行35轮谈判。双方为完成谈判都付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今年以来,双方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困难,加快谈判进程,年内共举行了10轮谈判,推动谈判圆满收官。
李詠箑透露,中方在中欧投资协定中纳入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同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比如医院和汽车。中方相信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可以实现高质量“引进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人民。
李詠箑表示,中欧投资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着眼于制度型开放,是一项全面、平衡和高水平的协定。“全面”主要体现在,协定涉及领域远远超越传统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成果涵盖市场准入承诺、公平竞争规则、可持续发展和争端解决。
“平衡”主要体现在,首先双方都拿出了高水平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承诺,所有的规则也都是双向适用的;其次,双方作出开放承诺的同时还十分注重保留必要的监管权;三是双方既注重促进双边投资合作,也强调投资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高水平”主要体现在,双方致力于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中欧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规则等方面达成了高水平的谈判成果,将惠及中欧双方企业乃至全球企业。
据了解,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共识最早见于2012年2月举行的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发布的联合新闻公报。201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六次中欧峰会期间,双方正式宣布启动谈判。期间,投资自由化等“概念性问题”、服务业投资的开放幅度和投资保护问题,先后成为谈判重点。去年4月,在第二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声明中,双方设定了“在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中欧投资协定”的目标。进入2020年,谈判进程明显加快。
“实在的好处”
2020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45周年,中欧协定谈判的完成也为中欧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12月2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回答相关问题时便表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议程。“我们希望协定能早日修成正果,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性框架保障,为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次协定是中欧间首个投资方面协定,不仅涉及市场准入、投资者保护等,还涉及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等较多边境内规则,对于更好促进双边投资有积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表示。
在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鹏看来,从产业层面来看,中欧投资协定可以为中欧双向投资提供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高中欧经贸关系的稳定性与柔韧性。“首先,中欧投资协定可以为中国赴欧盟投资者和欧盟来华投资者提供高标准的国际法保护。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投资条约签订时间比较早,保护标准比较低。新的中欧投资协定将取代旧有双边投资协定,建立更加均衡、更加全面、更加可持续的投资保护规则。”
王鹏告诉记者,中欧投资协定还可以进一步打开中欧双方的市场准入,明确了国家安全审查的政策和要求,为双边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良好的制度保障,有效降低了中欧双向投资的成本。中欧投资协定也明确了双方给予缔约另一方投资者的国际法保护义务,并规定了强力的争端解决机制,可以有效剥离地缘政治因素等影响,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和运营成本。
“在增强中欧产业链合作方面,通过中欧投资协定,中国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足够庞大且稳定的出口和投资市场,而欧盟企业也有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填补美国与中国‘经济脱钩’后的市场空白。”王鹏说。
互惠互利
“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将为中欧经贸领域提供一个制度性的框架,以此保证两国企业正常往来,人民互惠互利。”汪文斌说。中国已于年内首次超越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总额为4255亿欧元,同比增长3%。欧盟与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维持增长势头,中国继续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
“对国内而言,中欧投资协定意义重大。”王鹏表示,中欧投资协定为中国经济双循环战略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法保障;同时,协定在环境保护、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建设性、包容性安排,有助于中国探索破解发展不均衡、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新思路,探索建设开放包容、环境友好和公平正当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5日,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亚太国家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覆盖15个成员国约23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也随之落成;而在11月19日,针对中国是否会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问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也回应称,“中方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中国签署RCEP,可促进中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国的产业链整合。如果欧盟不积极与中国签署中欧投资协定,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份额很可能会被转移到东亚经济圈,影响欧盟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复苏。这也在利益层面激励着欧盟完成此次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王鹏表示。
“欧盟一直努力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强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改革,提升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在美国特朗普政府保护主义做法增多的大背景下,加速与中国商谈投资协定,有助于更好拉近双边关系。”庞超然指出,协定达成也有助于更好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完善营商环境,为企业开展跨国业务营造良好的外部协定。
王鹏认为,即便拜登政府顺利上台,美国新政府仍需一定时间扭转特朗普政府期间的保守经济政策,修复与传统盟友尤其与欧盟的关系。通过此次协定,欧盟在未来欧美谈判中创造了一个先发优势,将美国政策转换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压力导向美国,以争取在欧美谈判中有更大的回旋空间。而中欧投资协定的后续批准和实际落地需要更密切地跟踪与关注。